乾隆青花瓷

乾隆微服私访,家喻户晓,然其每次南巡随身携带“千里江山”青花瓷茶杯却鲜有人知。当他每每端起此杯,勤政办公之余,便是对自己的警醒,一代明君能有如此胸襟,也着实难能可贵了。    

乾隆皇帝欲做大舜一样内圣外王的君主,深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他,寻找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结合点,他要在修身养性、除己私欲的同时普渡众生,带领自己的子民享受福祉,寻求长寿。

一杯在手,极虑江山之远,清茶浓香,润喉悠深,思民福寿,社稷江山尽揽胸怀。一代君王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寄情山水,一草一木总关情。乾隆第一次南巡,大好河山,一派盛世景况,龙颜大悦,便对聚山川日月之精华,草木万物的灵芽,倾注了无限深情。回宫后,乾隆就让工匠烧制了一批专用茶具,其中就有这款御制的“千里江山”青花瓷杯,万里江山都装在里面了,真乃御杯乾坤大,江山日月新。

这御制的青花瓷杯杯身为万里江山图,内绘山水,与杯身隔胎相望呼应成趣。杯底“乾隆年制”款印赫然在目。器物色质油润,精巧细致,品茗把玩间神游延绵千里的群山,茅庵草舍,小桥流水,踏烟雾浩渺的江河。这正是:掌中乾坤明日月,神游天地山水间,品茗静思秋壑在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
在此值得一提的是,乾隆一朝是中国瓷器发展之巅峰时代,其彩釉之丰富,品类的繁复,技术之高超是空前绝后的,就连享有“独步天下”之美誉的康熙青瓷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。首先,康熙青花瓷胎体厚重,釉面润显青白色,有缩釉和小棕眼,也有器身和器底釉色不一致,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油,底足处理不很细腻,有火石红。另外,民窑中常见缩釉,粘沙,不光滑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等就不多赘言。

再说雍正青花瓷,胎体精细,洁白紧致,重量较轻,修胎一丝不苟,看不见旋削痕,薄厚均匀,釉面光亮莹润,玻璃质感强,纯净无暇,白中微显青花,带有明代风格。采用浙江产的上等青料,加以精炼,从颜色上分两种,一种色泽幽静匀润,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;另一种足青花发色浓重艳丽,色调深蓝,然总体而言,还是显得死板一些,缺少深入胎骨的效果。

说来说去,不能不说,乾隆青花瓷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独领风骚,其御瓷新姿也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更可贵的是一代君王把江山社稷寄情于青花瓷,有道是,一叶一世界,一茶一人生,品茗悟道,修身养性,治国平天下。此乃一代天骄的豁达胸怀。